您现在的位置:e度中考网 > 中考资讯 > 备考 经验分享

父母怎么样巧妙避开中考陪考“五大误区”

来源:www.aikejishu.com 2018-09-27

经验分享

不少父母都对孩子抱有非常大期望,并在日常给予无微不至的照顾,可由于没学会科学的办法,这种期望和关心却给孩子导致了重压,甚至引起孩子反感。
孩子的成绩一直在班里倒数几名,如此下去中考是否没期望了?我非常关心孩子的生活,可他却总嫌我唠叨,嫌我烦,目前都不理我了。近一段时间,不少学校的心理辅导教师都接到了类似的求助电话。这类求助者都是正在和孩子们一块备战中考的考生父母,他们都想了解,在中考复习还剩50天的时候,应该如何成为孩子的好助手。
父母在初中三年级考生中考复习中饰演着尤为重要的角色,虽然,在学业方面,父母非常难对孩子有直接的帮忙指导,但在心理和精神方面,父母却是孩子最依靠的支柱。
不少父母都对孩子抱有非常大期望,并在日常给予无微不至的照顾,可由于没学会科学的办法,这种期望和关心却给孩子导致了重压,甚至引起孩子反感。
误区1、一心盯着重点校
调查显示,相当一部分孩子的考试前焦虑情绪是受父母影响导致的。对于中考的重要程度,其实不少初中三年级学生并没很明确的认识,所以谈不上紧张。倒是父母,考虑到孩子以后的前途、进步,一心想让孩子考入重点高中,而忽视了孩子的智商和能力水平。父母过高的期望给孩子导致了巨大的心理重压,出现焦虑心态也就不可防止了。
解决方案:要让孩子有个好心态,父母第一就得摆正我们的心态。中考确实非常重要,但它不是决定孩子命的唯一一次机会。父母应该对我们的孩子有适当的估价和正确的期望,不是每个孩子都能被重点高中录取,考不进南开、耀华,也不意味着就失去了美好的前途。当父母以一种宽容、宽松的心态看待中考、看待孩子的成绩,孩子身上的负担一定会轻松不少。
误区2、总把关心放嘴边
父母一直想让孩子每时每刻都感觉到我们的关心,而这种关心除去生活上的照顾外,就是常常挂在嘴边的询问、叮嘱。父母总想了解孩子在学校一天过得怎么样、吃得怎么样、成绩如何却不知,孩子在学校里紧张学习了一天,已经很疲劳和烦躁,再听到父母的唠叨,情绪一定更不好。
解决方案:遇见大事要镇定,掌握倾听,有时不说的成效要比说好不少。有时候,孩子们需要的不是一个教育者,而是一个倾听者,尤其是在中考复习的冲刺阶段,当孩子把话讲出将来,内心的重压和紧张情绪就能得到肯定缓解。假如父母必须要说,那就说一些对孩子有帮助的话。譬如,孩子目前面临什么问题,能否帮他找到解决方案。
误区3、打击孩子自信心
有的父母不考虑孩子的自尊心,动辄就对孩子批评训斥,你真笨、真没用就你如此的成绩,还想考重点高中这种批评最易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中考试前就开始自暴自弃。
解决方案:在中考冲刺阶段,自信心对于考生有着不可估量有哪些用途。父母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应该给予他们最大的信赖和鼓励。即便孩子的成绩暂时落后,没能达到父母的期望,仍应给他们鼓励。多从孩子身上挖掘长处和优点,对于他们每一点的进步都准时鼓励和表彰。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慢慢打造起信心。
误区4、孩子全托没我事
有的父母感觉孩子自主学习力比较差,于是在考试前把孩子送进全托辅导班,让辅导班的老师代替学校和家庭担负起辅导孩子学习和生活的责任。父母以为这是对孩子最好的安排,事实上,这是一种逃避责任的行为。这或许会在孩子心中留下阴影,觉得在自己生活最重要的时刻,没感觉到家庭的亲情和温暖,和爸爸妈妈疏离。而且,这种孩子升入高中后,由于缺少自主学习的能力会对学习感到更吃力。
解决方案:假如说中考是一道关,那样父母应该和孩子一块闯关。中考复习冲刺阶段,孩子的身心都非常疲劳、脆弱、敏锐,因此更需要父母给予亲情的温暖。因此,父母不可以推卸我们的责任,应该抽出更多时间和孩子一块度过这段关键时刻,和孩子一块在闯关中成长。
误区5、草木皆兵瞎打听
有的父母总害怕孩子假如不补课就不可以获得好成绩,于是到处打听哪儿有小班。如此盲目找家教的结果,总是扰乱了孩子正常的复习计划。
解决方案:父母可以先向孩子认识一下,在复习中孩子存在什么问题,需要什么帮助。然后,可以到学校向老师咨询学校的复习计划和步伐,针对孩子存在的问题,请老师出招,帮助找到解决方案。这种做法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让孩子认识到我们的缺点、漏洞,并准时有效地进行修正、弥补。

热点专题

  • 北大英才少年培养的道路:从人大附中到北大英语系
  • 2010年广州中考分数线
  • 取消中考实质是中考“加大版”改革中考

[]期末考试拿好成绩备考

[]中考记叙文阅读常识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