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e度中考网 > 中考资讯 > 备考 经验分享

北大英才少年培养的道路:从人大附中到北大英语系

来源:www.ansufa.com 2024-09-19

经验分享

引言:2010年,北京大学通过中学校长推荐制推荐制从39所中学确定了90名出色学生,最后有85名学生如愿被北大录取。其中,北京4位中学校长推荐的16名学生,有15名被北大录取,另外1名学生的高考考试成绩没到降分后的录取线。
同时京华时报以《英才少年》为题,刊登了6位北大新生的故事和访谈,除去李敖的儿子,5位是校长推荐生,其中两位是人大附中的学生。

北大英才少年培养的道路:从人大附中到北大英语系

英才刘頔:理科生写歌拍戏尝试另类生活
英才档案录取院校:北京大学习英语系 毕业院校:人大附中理科竞赛班
虽是理科生,刘頔(d)却做了很多不符合理科生身份的另类尝试:写小说、办杂志、创作歌曲为了熟知影视创作,她还偷偷跑去做模特。和她聊天,你会感觉她的高中生活像在历程一场奇妙的冒险,其实这类历程都是刘頔的兴趣所在,在把主业做好的状况下,我非常放纵自己喜欢一些东西,然后去追求它。刘頔的理想是做一名外交官,将来四年,她将在北大外院朝这个目的迈进。
初中三年级完成第一本书
和大多数投身数理化题海的理科生不同,刘頔在文学方面颇有所长,她不只爱看书,也常常在报纸上发表作品,5岁就读完了72部世界名著简编版,念书会带给我一些非常敏锐的东西,容易被触动,怀着这种心情去看这个世界,就会感觉有那样多可写的地方。
初中三年级暑假,不到15岁的刘頔完成了我们的第一部作品《阳光正浓奔儿头的精华》,这本10万字的纪实文学,记录的是她的中学生活。刘頔回忆说,创作《阳光正浓》时,面临毕业离校,她很不舍得朝夕共处的大伙庭,我的初中同学都是一群头脑特别聪明的人,大伙相处得轻松愉快,有一点有趣的事情我都想记下来。
为了使我们的生活根据正常轨道行进,在写作和联系出版社过程中她一直对外保密,不只用了笔名徐舒凡,连新书宣传也没做。直到上高中二年级后,此书在国际展览中心展出时才告诉同学。
现在,《阳光正浓》的盲文版将非常快面市。刘頔说,盲文版出来后,她或许会携带书走进盲人学校,期望通过这本书融入盲人群体,切实地为他们做些事情。
这个暑假,刘頔开始了小说《望不穿》的创作,现在已进入尾声阶段。刘頔说,期望《望不穿》可以为她带来全新的体验。
办杂志、爱写歌、爱拍戏
从小接触奥数,初高中一路走来,进入人大附中理科竞赛班,学理科已经成了刘頔的一种习惯。但即使在去年拿到了丘成桐中学习数学奖,刘頔仍感觉自己不够出色,她将学习上的成绩归功于出色的任课老师,只须跟着老师走,就学得非常轻松了。学有余力时,她更喜欢尝试其他的可能性,让生活愈加丰富多彩。
高中二年级那年,刘頔尝试过办杂志。当时她和三位班里的女孩一块策划,做一份初中生我们的校园刊物,名为《Maga2ine》。这个名字由Magazine演变而来,几个九零后的北京女生赋予了它新的意思。2表示这个人有点傻、有点呆,大家常常会用2开同学玩笑,刘頔说,她还搬出了郑板桥的那句著名的难得糊涂,有时你需要二一点,二是一种处世态度,就是非常轻松地面对这个世界。
《Maga2ine》的出版准备了很久,由于不想把内容局限在某校,她们还联合了其他四所中学的朋友,10个人常常跑到中关村地下的和合谷议事,堆一桌杂志,看其他人如何做版式、用哪种纸。每一个人都有我们的任务和工作,还要负责杂志内容的采编。
《Maga2ine》的创办过程十分不容易,从版面策划、采集稿件到拉赞助商、排版印刷、宣传全部由这个十人团队一手完成。到后期,这本杂志因为一些缘由停刊了。刘頔不无遗憾地说,有机会仍然会继续尝试做杂志。
创作歌曲也是刘頔生活的一部分,她和同样学钢琴的闺密合作词曲,创作范围囊括了情歌、意识流、生活等各种题材。鬼魅的伤感,信鸽把锦绣刺在黑暗的边缘。彻心的痛感,我拾回流放在孤岛古老的思念,这是刘頔作词的歌曲《阿贡亲王》,读起来有的周杰伦的味道。去年国庆阅兵时,西哈努克亲王的出现给了她想法,她用两分钟的时间就写出了词,然后发给闺密谱曲。刚开始创作的两首歌我会边弹边唱,父母听了之后觉得很棒,刘頔高兴地说。已经创作出的20多支歌曲,她和闺密都会用弹唱的方法录下来,期望以后可以找到公司,让作品面市。
有点缀才叫生活
高考考试完,刘頔和朋友跑到京郊一影视基地探班,某现代都市剧正在那里拍摄,她非常幸运地要到了一个有几句台词的护士角色,体验了一把当演员的感觉。但由于护士服比较大,穿上看上去松松垮垮,刘頔不好意思地说,初次当演员的历程有的尴尬。
在此之前,她还曾在一家广告公司做过模特。那是高中二年级下半学期,刘頔的想法非常简单:拍广告是艺人的要紧工作,又和影视是一个圈子里的,于是瞒着母亲偷偷找了家广告公司,自己跑去面试,想知道广告代言的运作。不过纸里毕竟包不住火。某天由于工作推迟,刘頔在公司等了很长时间都不可以回家,母亲就一直打电话催。无奈之下,刘頔只好全招了,那时已临近高中三年级,业余模特被父母勒令禁止。
正如对文学、杂志、创作歌曲一样,刘頔同样投入地对待表演这个喜好,她不只看了很多电影、电视剧作品,知道影视圈的各种消息,还阅读了很多专业书本,请教北影的老师,我期望在这方面同样能有作品呈现出来,像文学一样。当记者问到数学、文学、写歌作曲、影视艺术,什么才是最爱?刘頔认真地想了半天,还是选择了数学。对她来讲,数学是主业、是学业,是赖以存活的东西,而其他的则是兴趣、喜好。
高中三年,刘頔其实一直在筹备美国大学的申请,但校长推荐名额确定后,她立刻就停止了,她觉得那不止是人大附中给她的殊荣,也是对北大、对母校的责任。关于北大,她说:北大的厚重可以帮助我打牢根基,让我有能力向更高更远的地方冲刺。
刘頔期望,进入北大后,我们的生活能分为两部分,一个部分是刘頔,期望在北大的环境里脚踏实地地学习、做学问,达成自己做外交官的志向。另一个身份是徐舒凡,她可以写书、写歌、去影视圈尝试不一样的生活。
刘頔从不为我们的兴趣设妨碍:我不会说,我不可以喜欢这个,太浪费时间间了。人需要有主业、专业才能存活,但需要要有琴棋字画诗酒花如此的点缀才能叫做生活。我第一要守住我的主业,没错,但我也期望我们的生活能丰富多彩。
对话英才 学理科是一种习惯
记者:作为一个理科生,写小说时有哪些特别的感觉或者习惯?
刘頔:头脑非常明确。学理科是一种习惯,用理科的方法去思维也是一种习惯。写小说前,我会列出来要写的几个主要人物,他们的关系、性格等。有非常明确的思路。需要要非常有条理地去做,不然我会感觉很很乱。
记者:《阳光正浓》后,又尝试过创作新的作品吗?
刘頔:目前,我正在写一部新的小说《望不穿》,同样也是10万字,但和《阳光正浓》不同,这是一部悲剧。描写一个出色的青年,在日常的很多无奈和意料之外之下,渐渐走向自我毁灭的故事。其中加入了不少非常现实的东西,包含我一个人历程的、听到和看到的事情。
记者:你这么喜欢影视艺术,想过做明星吗?
刘頔:这个也要看机会。但我一定不会舍弃主业,由于我的生活历程、背景决定了我要走这条路。
记者:假如你不是一直以来的优等生,而是成绩平平的孩子,你会做出另外一种选择吗?
刘頔:那我肯定去考电影学院了,哈哈。
记者:有没特别喜欢的演员?
刘頔:我喜欢周星驰。他很很有才。
记者:在学习方面有哪些经验可以借鉴?
刘頔:出色的同学太多了,可能也不太需要我去宣传这个。我一个人的感觉是,要维持好的心态。高中三年级的时候,像IQ、努力之类的原因,可能大伙都不会差不少。非常重要的是,肯定维持轻松、进取的心态。
附上李頔作品《摆渡者》
作词:刘頔
茫茫芦苇岸/只我一人在湖面木桨碎了月圆/激起了水声潺潺月夜星垂/照亮/这孤寂的黑暗人未眠/鬓先斑/愁眉刻下心酸
我只了解送客下船/却不了解哪儿是终点
日日年年/洒满慨叹/又一轮无奈上演
我只了解送客下船/却不了解哪儿是终点
日日年年/洒满慨叹/又一轮无奈上演
遥不可及的夙愿/在没止境的彼岸
命画的圈/扯持续的线/停不下的旋转
风撩起了烟/舞得曼妙让人艳羡
月色被墨染/一个人酒酣醉的熏染
想那门半掩/桌上备着竹笋豆干
思我未归的轻叹/今生我怎得有缘

有关文章链接:

中考复习方案:考场上怎么样挤出高分?

经验交流:一个清华大学学生的成长的道路

上了初中三年级不和其他人比:相信自己不轻言舍弃!

北大英才少年培养的道路:音乐才女怎么样被推荐上北大

北大英才少年培养的道路:北大校长推荐生的成长经历

北大英才少年培养的道路:从红楼诗人到被推荐北大中文系

相关文章

热点专题

  • 北大英才少年培养的道路:从人大附中到北大英语系
  • 2010年广州中考分数线
  • 取消中考实质是中考“加大版”改革中考

[]经验交流:一个清华大

[]经验交流:期末考试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