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见过吴同学,也没见过他的爸爸妈妈,但我特别关注吴同学的自我管理,并且在无数次教育讲演中提到这个案例。缘由非常简单,这是一个极为难得的成功案例,他用成长的实践破解了很多教育难点,比如青少年叛逆与自制力、初中生习惯培养、爸爸的教育等等。
国内外一般都把10岁至20岁认定为青春期,并且称为惊涛骇浪的生活阶段。哪个的青春不浪漫?哪个的青春不不听话?所以,青春期自然成为教育的困难期。吴同学也不例外,生活在炎热的长沙,夏季里居然五天不洗澡,暑假就要结束却有很多作业未完成。虽说这可能只不过胡作非为,也足以让爸爸妈妈头疼。因此,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就成为当务之急。
当然,青春期也孕育着巨大的能量。真的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真的的管理是自我管理。吴牧天的惊人变化就是逐步掌握自我管理。15岁的某天晚上,吴意料之外遭遇绑架,这对其他人来讲都是致命威胁。吴牧天自然也极为恐慌,但在重点时刻,自我管理的能力救了他,即面对危机要冷静。他在黑暗里佯作顺从跟绑匪走,当发现一家餐馆正在营业中,猛然闯了进来,故意与端菜的员工迎头相撞,故意把桌子上洗干净的一摞碗推到地下,被几个员工扭住去见老板。这就是自我管理的智慧,由于他估计忽然呼救餐馆不明状况未必救他,而导致损失后餐馆不可以不管他,如此绑匪无计可施他就安全了。机智脱险的历程让吴牧天对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程度深信不疑,也给无数青少年及其爸爸妈妈最具震惊力的深刻启示。
不久前,在某直辖市某名牌中学讲课的时候,主办方恳请我不要讲习惯培养的内容,说习惯培养主如果对婴幼儿和小学生的教育办法,对初中生不起什么用途了。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我过去坚持10年主持教育部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即关于少年儿童行为习惯的研究,参与的学校绝大多数也是小学。所以,习惯培养不合适中学阶段好像成为一种共识。然而,吴同学的成功实践证明,中学阶段不只也是习惯培养的黄金时期,甚至是更为要紧更为重点的时期。
请看吴同学我们的一段文字:
在我17岁过生日那天,父亲说送金山送银山不如送个好习惯,让我开始写作自我管理日记。1年多时间后,我从美国学习高中三年级、并考上重点大学回来,父亲要我把所有些日记放到一个文档里。
以前父亲只不过天天阅读我的日记,这次他一检查字数,吓了一大跳。一年时间我居然写了30多万字的自我管理日记!
对我向来严格的父亲,这次不只流露出敬佩,也多少有的后怕,不由得说:
这已经是写作3本书的素材啊。假如早了解你会写这么多字,可能我根本不敢叫你如此做这是高考考试的一年,要花写3本书的时间写日记,难道不是太影响学习了吗?
但此时,我却有了甜蜜的领会,于是对父亲进行教育:
父亲,我自己在海外,没其他人监督。假如没这份自我管理日记,或许我未必能考上大学。这其实正是印证了那句话:磨刀不误砍柴功,学习就是砍柴,天天写作自我管理的日记,就是磨刀。我每天进行自我管理的实践,如何能不自觉,学习效率如何能不提升呢?
我的确不是蒙父亲,更不是讲大话。在我的自我管理日记中,记录得最多的,自然是那种自我需要、自我感悟和自我突破的历程。这对我的成长和学习的提升,是至关要紧的。
大伙完全可以设身处地的想一想,30多万字的日记说明了什么?一个青春期的孩子,在异国他乡一个人生活一年的时间,坚持写日记的习惯给了他何等巨大的支撑力量。我自15岁开始写日记,到今天已有40多年,由此培养的写作习惯收获了我一生。我时常感悟到,圣人主张的1日三省吾身,或许只有坚持写日记的人才可能做到。
事实上,青春期作为人的第二次诞生,是一个人精神生命最为辉煌的阶段,最需要释放我们的能力,也最需要掌握自我控制,而是不是可以培养好的习惯就成为最为重点的指标。譬如,培养珍惜时间、念书、写日记、坚持运动、负责任、生活有目的做事有计划等自我管理的好习惯,将成为幸福生活最为要紧的保障。
当我在讲台上讲吴同学的案例时,可以明显感觉到广大听众朋友的强烈认可与羡慕。是啊,什么爸爸妈妈不渴望有这么出色的孩子?可是,当我问到:假如你的孩子过17岁过生日的时候,你告诉孩子,你给他的过生日礼物就是建议他开始写日记,并且要给爸爸妈妈看,可以吗?爸爸妈妈们纷纷摇头叹息,一片无助甚至绝望。这可能说明,在一个成功孩子的背后,站着成功的爸爸妈妈;在一个失败孩子的背后,站着失败的爸爸妈妈。
研究者发现,生活来有两个进步方向,一是亲密性,二是独立性。妈妈的天然优势与责任是培养孩子的亲密性,爸爸的天然优势与责任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依据孩子成长的阶段性需要,专家建议,幼儿阶段,家庭教育以妈妈为主;小学阶段,爸爸妈妈的责任各半;中学阶段,家庭教育以爸爸为主。还有专家提出了好爸爸的五个层次,即同意、喜欢、崇拜、感恩、信仰。
显然,吴同学的自我管理能力与习惯的培养,主要得益于爸爸的帮忙,这类从他的字里行间可以得到充分的佐证。可能有人会说,吴牧天的爸爸吴甘霖是著名的管理学家,能有几个爸爸比得了?这话有几分道理,爸爸妈妈的水平对教育孩子影响至关要紧。问题是很多有专业水平的爸爸妈妈为何很难教育好孩子呢?再好的孩子也有犯浑的时候,当吴牧天在海外拒绝坚持写日记的时候,爸爸妈妈不只温和地提醒和催促,爸爸甚至写5000字来信与儿子谈心!试想,有多少爸爸可以这样尽责尽力?
由此涉及到一个问题,为何很多学历高深和职业收获显赫的爸爸妈妈教育孩子失败?为何很多普通的爸爸妈妈把孩子教育得让人羡慕?研究发现,决定爸爸妈妈能否教育好孩子的重点原因,不是身体素质,不是文化素质,甚至更不是道德素质,而是教育素质,即教育孩子的理念、方法和能力。吴同学的爸爸妈妈之所以教子成功,秘密就是教育素质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