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说明文入门知识
1、说明文的定义: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法的一种文体,或说明事物的特点,或说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常识。
2、说明文的分类:
1、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点,如《中国石拱桥》;事理说明文旨在讲解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内部的规律,如《大自然的语言》。
2、以其介绍的客观规律及其常识体系的不同:自然科学说明文、社会科学说明文。
3、依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点的不同: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两种。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静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常识小品)。
3、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进步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进步变化状况。这种顺序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察看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进步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一文是按从古到今的时间顺序写的。
2、空间顺序:即根据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以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架构特点。如《故宫博物院》。
3、逻辑顺序:即根据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成大家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事物的内部联系包含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等等。 比如《桥之美》一文,先明确说明对象桥之美,再从三方面具体阐释桥之美的内涵,最后总结出桥之美的实质,运用了总分总的逻辑顺序。又如《苏州园林》在分说部分根据从主到次的说明顺序依次介绍了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园林角落的配置、雕镂琢磨的匠心、色彩调配的协调。
4、怎么分辨说明顺序
① 以时间为顺序的,一般都有表示年代的时间词出现。如:过后,不久
② 以空间为顺序的要抓住表示方位的词:上下、前后、左右、内外等。一般介绍建筑物的都用空间顺序。
③ 以逻辑为顺序的,判断是逻辑顺序可抓重点词汇如:所以、第一、第二。作者无论是使用时间顺序,还是空间顺序,还是逻辑顺序,主要取决于作者所说的说明对象的特征。
4、说明文的结构方法:
1.总 :包含总(概括)分(具体)、分--总、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法安排。
2.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分析事理。
5、说明办法及其用途:
1.下概念:为了突出事物或事理的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常常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给事物下概念。如《克隆是什么》一文,第一段就给克隆下了概念:克隆,就是生物靠自己的一分为二或自己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这就是无性繁殖系。无性繁殖系的英文名字叫Clone,音译为克隆。如此,就把克隆和其他的繁殖办法不同开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