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大的优点就是有自知知明,我了解,我的外在风韵,我的衣着打扮,都给人一种俗的感觉,一种土的感觉。但我并不自卑,由于至少我的灵魂是不俗的。从走上教育工作职位以来,我就埋头于书中,从中吸取最精华的东西来滋养我原本俗气的心灵,让自己变得日愈优雅。念书,丰富了我的常识,启迪了我的智慧,逆造了我人格,念书,使我不断地成长起来!
那年秋季,我携带一份纯真无邪,携带一份梦想,开心地走上了讲台。劈面而来的却是一盆冷水。一个黄昏的午后,校长拿着我给学生写的那份先进材料,半开玩笑地说:你看你写的这是什么,不久前段国权还说你能搞快乐教学法,连给学生写个材料都错字满篇,病句若干,这能使学生快乐吗?在场的人大笑,我连忙说:是,是,不快乐,不快乐。在重写材料的时候,我进行了深刻的深思,对呀,一个常识这样贫乏的老师,即便让学生在课堂上鼓一千次掌,说一万次你真棒,学生都不会开心的!痛定思痛,我终于认识到自己读得书太少,积累的常识有限,但我没灰心,我了解,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念书。当时,学校没图书室,我就自己花了一点钱,做了目前屋中的那个乳白色的书厨,使用各种方法开始藏书。日渐地,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曹雪芹都纷纷走来,乱石穿空的苏东坡来了,满脸含愁的李清照来了,高尔基也来了,书厨满了,校长也来了,他说,这就对了!一个老师的常识有多少,就看他屋中的书有多少,至少嘛,一进屋来,还有点书香气息!从此,我就在巍巍书山中垦荒造地,在茫茫学海中破釜沉舟。清爽的墨香滋润我着的心田,桌上打开的是生活,窗外流逝的是岁月,灯下独坐的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情怀。忘怀的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感叹。动人婉转的曲赋,意境优美的诗词,惊心动魄的小说,形神兼备的散文,都使人如醉如痴,留恋忘返!好的文学作品,我进行采集整理,熟读成诵,十二年如1日,从不间断,广泛的阅读和积累,丰富了我的文学素养,近年来,我渐渐在尝试文静创作,现有《巷口湾》、《关峡赋》、《萍儿来信》、《串串红抒怀》、《西流河絮语》等多篇文静作品在各级刊物上发表。
念书与讲课并不矛盾,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念书的过程就是最好的备课方法。在非常长一段时间,我一直为了一堂公开课而四处去探寻教材,找遍了《教材全集》,找遍了所有语文网站,最后才拼凑了一个与自己教学办法不相符的教材。如此劳神费力,是由于我没把念书和教育教学结合起来,要用念书指导实践,用实践深化念书,如此的念书才是最有用的。只有通过念书,才能提升我们的教育教学能力,能力是软件,身体是硬件,我了解,软件总是比硬件更难搞。所以,在教学方面,我订了《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教学通讯》等刊物,并在学校图书室借了其它的一些有关教学方面的报刊杂志,认真阅读。学习了上海钱梦龙,北京宁鸿彬,辽宁欧阳代娜和魏书生的一些教学办法。我将那些有益于自己教学的理论和办法进行摘抄和剪切,统一采集在一个比较厚实的本子上,常常与它们交流对话,我终于了解,念书就是最好的备课行为。由于,对于专注治学的老师来讲,文化积淀的过程本身就是备课的过程。念书,天天不间断地念书,跟书本结下终生的友谊,就是一种真正的备课。念书不是为了应对明天的课,而是源于内心的需要和对常识的渴求。博览群书,才能手到擒来、应用自如;引经据典,才能妙趣横生、兴味盎然;念书万卷,才能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念书可以使你驶入一个非常宁静的心灵港湾,使教学登上会当凌绝顶的境地。都说念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却说念书破万卷,讲课如有神。真正能念书破万卷,那样教学就能达到从容自如的境界。
念书还增长我的职业智慧。使我能更好地管理班级。我读《班主任之友》、读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做最好的老师》。这类书,使我知道了教育学生应用我们的慈悲情怀去塑造他们,用我们的灵性、悟性、创造性,还有幽默的语言去启发他们。念书,使我告别了庸师,走近了人师。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得金。念书,解决了我工作中的很多燃眉之急,念书,沉淀了肯定的教育教学理论,从而形成了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念书,构建了我生活成长的阶梯,让我看到了广阔的天地,看到了银河的流泻,看到了古老的咋天,看到了灿烂的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