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中考

按省/直辖市查询:北京 | 上海 | 天津 | 重庆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 台湾 | 香港 |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e度中考网 > 中考资讯 > 备考 学习方法

2019中考历史满分秘诀总结

来源:www.gzpyhg.com 2025-08-23

中考学习方法

1.高精度巩固要点

精读课文、把握内涵

1.精读课文。要逐字、逐句、逐段地反复阅读,考虑词与词间、句与句间、段与段间的前后关系,弄清每个要点,做到完整地回忆课本。

如世界现代史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一目就要弄清四个要点:一是经济危机出现是什么原因;二是经济危机的出现;三是这次经济危机的特征;四是这次经济危机产生的影响。这四个要点又是相互联系的,一同构成了关于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完整常识体系。

2.把握内涵。在弄清要点的基础上还须向细处剖析,进一步把握每个要点的全部内涵。

2.高准度理解历史定义

4个办法

1.把握定义的内涵和外延。 弄清历史定义的内涵和外延是作出准确概念的首要条件。

2.完整总结定义内容。

3.不同定义的异同。在复习中应把相同种类或相似、相近的定义进行对比,区别其异同点,从而提升对定义的准确把握。

4.运用定义剖析问题。仅做到对定义的理解还不够,能运用对历史定义的准确理解来剖析历史现象才是复习中的理想境界。

3.高密度串联常识互联网

抓点、串线、铺面

常识互联网是常识内在的点、线、面交织而成的有机整体。在复习中,需要抓住教程中各要点的联系,把很多分散的、相对孤立的历史常识纳入完整的学科体系之中,形成科学的常识互联网。

1.抓点。如士族规范问题,可抓住四个点:①魏晋时期,在地主阶级中形成士族规范②东晋南朝时期,士族权势进步③南朝末年,士族权势渐衰④唐朝末年,在农民起义打击下,士族被进一步摧垮。如此,对士族问题就有了完整而明确的认识。

2.串线。线是有内在联系的历史事件构成的常识线索。如秦朝的皇帝、三公、郡县,两汉王国问题的解决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宋朝的杯酒释兵权和元朝的行省规范,明清的废丞相、八股取士、军机处和文字狱,这类都是点,由这类点构成了中国古时候中央集权打造、巩固、加大的进步史。

3.铺面。面是历史某一时期或阶段的全部内容构成的常识整体。

总之,只有系统地把握历史常识结构,才能比较轻松地学会一个时期或阶段的整体内容,进而捕捉历史的阶段性特点,解题时才能撒得开、收得拢。

4.全方位剖析历史现象

立体常识体系

教程是根据时间顺序对历史进行叙述的,是一个平面系统。但 命题则总是抽取历史线索,挖掘常识联系,古今中外、纵横交错形成立体系统。因此,备考复习不只要素线面结合形成常识互联网,而且要在此基础上拓宽、挖深、抬高,全方位剖析历史现象,形成立体常识体系。

1.相对完整的叙述+多角度、多层次的剖析。

2.宏观剖析+微观考查。

3.显性联系+隐性联系。显性联系是教程中历史常识间较明显的联系,而隐性联系则隐藏于常识之间。

换言之,就是所谓的显性常识和隐性常识。而隐性问题是对显性问题的深化、概括、比较和系统化,显性问题只有通过隐性问题才能提升其自己的价值。

4.历史学科+有关学科。

5.多角度比较人物事件

学会比较技能

在历史测试的四种题型中,无一不涉及到比较能力,因此,掌握科学的比较办法,学会肯定的比较技能,尤为必要。

1.把性质相同或一样的人物事件进行比较,剖析其不同背景、特征、用途或实质等。

如两次世界大战、三次科技革命,各有其背景和特征;再如国内历史上农民起义有哪些用途,从政治上看主要有三类,一是推翻,如秦末农民战争,西汉绿林赤眉起义,元末、明末农民战争;二是瓦解,如东汉末年农民起义,唐末黄巢起义;三是打击,如太平天国运动。

2.把性质相同但分布于不同历史阶段的历史事件加以剖析比较,理清进步线索。如对中国近现代史上几次大的革命动进行剖析比较,既能够认识其不一样的阶段性特点,又可以系统地把握中国革命史的全过程。

3.把相同种类历史事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进行比较。如资本主义的侵略扩张,在工业革命前后就具备不一样的特征。

4.把某些表现相同而性质不一样的历史事件进行比较,认清其不同实质。如唐代手工作坊和明代手工工场,清政府向列强大借外债同现阶段国内向资本主义国家贷款等问题。

6.科学化评价人物事件

尺度、角度、信度

要想科学地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需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看法和办法,要学会评价的尺度、角度和信度。具体说来,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立场正确。要站在正确的阶级立场(人民的、爱国的立场)和社会立场(生产力的进步、社会进步、国际主义和改革探索等)上看问题。

2.看法鲜明。评价历史人物要坚持时势造英雄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两个基本看法。

3.办法得当、客观公正。要全方位而准确地剖析和评价,要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区别不一样的阶段,要运用辩证剖析法、阶级剖析法、历史剖析法等办法进行全方位而综合的剖析,切忌简单化、片面性和绝对化,应该注意主观动机和客观成效、局部和全局、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7.简化概括历史常识

要素、时间、逻辑

历史常识浩瀚庞杂,要把其浓缩、概括、提炼成简明扼要、要素明确的要点、常识链才能有效地学会教程。

1.抽取要素。即正确使用课本中的关键词词或章、节、目的题,或者用我们的语言精炼准确地表达出来,形成常识要素。譬如苏维埃政府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可提炼成①收企业②征余粮③禁商贸④配物品⑤强劳动。

2.时间作序。即以时间为序来组织常识。

3.逻辑划块。即根据有关常识的逻辑关系进行分块概括。如中国古时候各时期文化进步是什么原因,可以剖析以下方面:

①政治清明、社会安定

②经济进步、社会兴盛

③民族融合和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④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进步等。

8.灵活化运用历史理论

坚持理论剖析

对任何历史问题的剖析,都需要以理论为依据,不然就没办法保证得出正确的结论。因此,需要系统地学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重视运用理论剖析历史问题。

比如剖析拿破仑的有关历史问题,就能运用不一样的史学理论,从不一样的角度入手:可以运用势必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剖析拿破仑在政治舞台上的出现;运用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在历史进步中有哪些用途的原理,剖析拿破仑帝国的政权性质;运用水平互变原理剖析拿破仑对外战争性质的变化等等。

只有坚持运用史学理论剖析问题,史学理论水平、剖析能力才能得到提升。平常要选择一些理论性较强的考试试题,进行史论结论合练习。有目的、常常性的训练,势必会促进灵活运用理论的能力不断提升。

热点专题

  • 2021年中考英语要点:一般过去时使用方法
  • 2014年北京丰台区中考考试成绩查询方法已公布
  • 2022年初中英语关于副词使用方法详细介绍

[中考学习方法]2021年初中初二数学学

[中考学习方法]2014年攀枝花中考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