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讯 南京中考招生政策下个月将正式颁布,新年前南京教育部门有关会议上透露,热门高中指标生分配比率极大概从往年的30%扩大到50%,增幅接近一倍。对此,公办初中和热门高中都表示了不一样的建议。“是30%适合,还是必须要达到50%?对于这个扶持的‘度’,必须要小心!”一位教育专家表示。
试行5年,缓解“小升初”择校热
在中考中实行指标生政策南京试行了5年。所谓指标生,就是市教育招生部门规定部分热门重点高中将中考公费招生中的部分名额根据肯定比率分配给全市各所公办初中学校,这类公办初初中生都可以填报这类招收指标生的热门高中,只须中考分数达到考试报名热门高中的统招分数线下20分以内,就能被录取。
秦淮区某公办初中近两年来小升初的生源数目稳步增长,2007年学校初一从5年前的4个班扩大到了6个班。初一班主任戴老师告诉记者,生源的增加,正是由于5年前开始试行的中考指标生改革。“指标生不给民办学校,加上民办学校每年上学的钱要比大家学校多出不少倍,部分父母考虑时,就会倾向于上大家学校。”
记者获悉,事实上南京推行中考指标生规范,正是为了缓解愈加紧急的“小升初”择校热,海量父母不想孩子就近升入普通公办初中,挖空心思烧钱托关系要进各类民办初中,一度导致“普通公办初中吃不饱、民办初中被撑死”的升学失衡,不少民办初中报名和录取人数比率达到1:50。指标生试点明确提出,对择校学生进行限制,民办初中校拿不到指标生名额。
公办初中叫好,热门高中矛盾
白下区一所公办初中学校校长觉得,指标生事实上是想扶持薄弱的初中学校。现在南京试点顺利进行,分配范围已经包含全市所有公办普通初中,而招生比率也从20%增加到25%再增加到30%。最大受益者公办初中,一片叫好。第三初级中学校长王冰觉得这个做法非常不错,如此,一些学生进入到理想的高中念书的可能性就增大了,对学生的终身进步更好。
但采访中记者也发现对于招收指标生的热门高中来讲他们却心里非常矛盾。某热门高中负责人坦言,缓解择校热,促进教育均衡进步,每所学校、每名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但指标生与学校统招生差距明显也是显而易见的。“对一个老师来讲,5分的差距作为个体来讲,没什么,但作为一个群体来讲,影响非常大。”
可能多招400个指标生
新年前南京教育部门有关会议上传出消息,热门高中指标生分配比率极大概从往年的30%扩大到50%。省教育厅厅长王斌泰在不久前的会议上说,指标生对于初中可以均衡地进步是有意义的,大家需要初中都享受均衡,目的就是把初中都均衡地去看待,根据肯定的比率都是平等的。
现在,南京区共有南师大附中、金陵中学、中华中学和第一中学四所高中招收指标生,招生比率为学校统招计划的30%。全市各所公办初中根据在校学生人数分配指标生名额,人数越多,分配到的计划越多。依据这四所热门高中每年总共招收2000名统招生计划,30%即600个名额为指标生计划,一旦扩大到50%,则意味着今年这四所学校将总共拿出1000个名额作为指标生计划。
高中优质资源可能被弱化
一位从事一线教学工作20多年的某热门高中副校长直言不讳:“是30%适合,还是必须要达到50%,对于这个扶持的‘度’,必须要小心。”这位负责人觉得,指标生到底根据多大比率进行分配需要在持续的试点中研讨论证。某热门高中校长告诉记者,中考中推行指标生招生改革我省并非第一家,山东、福建等省份比我省试点的还要早,现在山东各市的指标生招生比率平均值为28%,福建福州的指标生招生比率在全国处于最高水平,比率为40%左右。指标生招收比率过高,除去对高中优质教育资源影响较大以外,对指标生规范本身也会导致负面影响。“这个扶持的结果是什么?致使高中优质教育资源被弱化和稀释了,指标生不值钱了,这也扶持不了公办学校呀。”
统招分数线必然高划
另外一所热门中学校长还剖析,指标生比率的过度放大,必然导致统招生的录取比率缩小。以学校计划统招生共500人计算,根据30%的比率计算,就是学校招收150名指标生,350名普通统招生;假如根据50%比率算,指标生和普通统招生各招250人,普通统招生人数只能降低100人,这一定是导致了另外一种不公平。“这个50%意味着你的分数线必然要高划,以1分20个人算,少招100多个人,分数线至少要上涨5到8分,就是正常的分数线要高出来,这对出色的学生不公平。”
中考择优变为学校保送?
南京今年中考录取中,指标生的招生政策除去有望在招生比率上大幅增加外,还极大概改变招生方法,即从往年的中考择优变成由初中学校推荐,接近于保送。早在去年3月份2007年中考招生媒体发布会上,南京招生办有关负责人就曾透露过有关信息。记者获悉,过去是根据中考的方法来确定指标生,今年有望通过学校推荐的方法产生指标生,由初中校依据学生三年的综合表现推荐产生,转变单纯的依赖一次考试的成绩决定考生升入高中的整个命情况。学校的推荐依据包含学生在校三年德育、文化课成绩等方面的综合评定。被学校推荐的学生,需要经过社会公示和高中学校的认同。
父母对“学校推荐”心存顾虑
公办初中对可能试行的这一政策予以支持,第六中学副校长潘春雷觉得,强调综合素质评价,是以后基础教育改革的大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说,试行如此的政策是大势所趋。而不少学生和父母,则对“学校推荐”这几个字心存顾虑。“学校的推荐,它的客观性有多大?这个客观性公平性取决于整个的诚信度。”
其次,由考试到保送的转变,对于几所要分配指标生的热门高中来讲,无疑是雪上加霜。记者获悉,依据以往的规定,指标生中考成绩只能比所考试报名高中统招分数线低20分以内,才能被录取,不然,指标生名额就将被高中收回,作为统招名额。一位不想透露名字的热门高中负责人告诉记者,往年指标生名额平均约有5%左右是回到统招计划的;假如今年不需要看中考成绩,也就意味着50%的指标生指标一定将全部招满,一半的生源是源自无需经过中考的指标生计划,对学校意味着什么,不言自明。另一所热门高中的负责人则提出,即使这类推荐的考生无需参加中考,也必须要经过单独的统一测试,最好是高中自己组织的文化测试和面试,如此才能体现公平、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