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翻译基本办法总结
文言文翻译九字诀可以帮助大家知道文言文翻译的需要和办法,从而便于准确地翻译文言文。文言文翻译九字诀是指信、达、雅、留、换、调、引、增、删九个字。
信、达、雅是翻译文言文的需要。信就是要忠于原文,不歪曲原意。不随便增多降低,添枝去叶,望文生义,牵强附会,更不可以随性,甩开原文,凭空编造。达就是要通顺流畅,既要使句子完美无缺,保留原文的语气;又要防止语句的呆板、带文言气。而雅就是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文字语句要生动优美、简练流畅。总之,文言文翻译需要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准确、通顺地表达原文的内容。
留、换、调、引、增、删则是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办法。由于古今词义和语法有所不同,所以翻译文言文要依据句子和组成句子的虚词、实词的不同使用方法采取不一样的办法。
1、留保留原文中的词汇
。凡有古今意义相同的字、词及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国名、官职、年号、谥号、度量衡单位等古时候专用名词,翻译时不适合改动,都要保留原词。
比如: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一~庆历四年的春季,滕子京被贬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
庆历是年号,滕子京是人名,巴陵郡是郡名,翻译时把它们保留下来,照搬到译文中就好了。
另外,文言文里有不少成语在现代汉语中常常用,如披荆斩棘气象万千千钧一发等,一般都能理解,不需再译,不然反而看上去不通顺。
2、换替换词汇
。文言文里的不少词汇所表示的意思目前仍在用,但现代汉语不再用原文的词表示,丽是用了另外的词。翻译时就要用现代汉语中意思与之相当的词进行替换。比如:
十年春,齐师伐我。
鲁庄公十年的春季,齐国的军队攻打大家鲁国。
此句中的师伐要用军队攻打来替换。
另外,有些词在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中都常用,但表示的内容有不同,翻译时不可以用今义去推敲古义,而要用现代汉语中与文言文词汇的意思相当的词去替换,以免导致误解。
比如:
率老婆邑人来此绝境。
率领老婆儿女和同乡的人来到这与世膈绝的地方。
老婆和绝境的古今意义差别非常大,不可以套用今义去理解。、
3、调调整语序。
文言文中的一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在翻译时要依据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律来调整语序。比如:
甚矣,汝之不惠!
你太不聪明了!
何以战?
~你凭着什么应战呢7
还自扬州。
从扬州回家。
4、引引申词义
。文言文里一词多义的现象比较常见,总是一个词可以有两三个或更多的意思,这类意思不是凭空产生出来的,而是由一个本义派生、扩展、引申出来的,奇迹用符合原文语境的表示引申义的词来翻译。比如: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了它原来的规模。
增本义是增加,引申为扩大;制本义是制作、制造,引申为规章、规范,再引申为规模。翻译时选取它们的引审义。
5、增增补词汇或句子成分
。翻译文言文时,下列几种情形需要增补词汇或句子成分。
1.文言词汇单音节词居多,翻译时应将文言单音节词补充为现代汉语中相应的双音节诃。比如: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一大国的虚实是很难推断的,我惧怕他们有埋伏。
测惧伏都是单音节词,应译为双音节词推断
那个表演口技的人坐在帷幕里,帷幕中只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一把纸扇、一块醒木罢了。
3.省略是文言文里容易见到的现象,翻译时应忠实于原文,依据现代汉语的语法需要和表达需要,作必要的补充,力求了解确切地表达原意。比如: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村里的人看见渔人,非常是惊奇,问渔人从哪儿来。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们。
原文中省略了两处主语、~处宾语,翻译时将它补充出来,意思才了解。
4.有的句子,不好确定它省略了什么词汇或甸子成分,只不过为了上下文连贯。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要增补一些词汇,读起来才感觉顺口,表意也.通顺了解。比如: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晋朝太元年间,武陵人,把捕鱼当做职业。,他沿着小河行进,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6、删删去不译
。文言文里的一些虚词,只在句中起某种语法用途,没实在乎义,在现代汉语里也没相应的词汇对应,就能删去不译。比如:
陈胜者,阳城人也。
陈胜是阳城人。
原文中者也是文言文容易见到的判断句式的标志。者起停顿用途,也表示判断语气。翻译时,者也都可删去不译。
有时为了使译文简洁通畅,对句中重复多次的词汇也可删去不译。比如: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
总计一条船上,刻有五个人;窗户八扇;著竹叶做的船篷,船桨,炉子,茶壶,字画横幅,念珠各一件。
除此之外,有的表敬称和谦称的词汇,也可删去不译。
留、换、调、引、增、删是中考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办法,在具体运用时不是孤立的,而常常是几种办法结合在一块,大家要依据表达需要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