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主类
1、国内一国两制中的国家主体是坚持社会主义规范。
2、国内基本经济规范的主体是公有制。国内分配规范的主体是按劳分配。
3、国内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先进生产力的主要标志是科技。
5、大家参与经济生活的主要表现于平时生活的消费和投资理财。
6、国内经济大舞台上的主角是公有制经济。国内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是国有经济。
2、基本类
1、国内的基本国情是国内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国内的基本国策有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
3、最后达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一个国家、两种规范。
4、国内人口近况的基本特征是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5、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策略是依法治国。
6、国内的基本经济规范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一同进步。
7、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8、公民需要履行的基本义务是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
9、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10、国内环境的基本情况:从大体上看,国内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区域有所改变,但现在国内环境形势依旧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11、国内资源的基本国情:自然资源总量大、类型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困难程度大;开发借助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导致的浪费、损失十分紧急。
12、两个基本点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13、国内坚持和进步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和势必需要是:中共要一直代表P36
14、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基本需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基础类
1、进步两岸关系和达成和平统一的基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2、国内人民团结奋进的一同政治基础:四项基本原则。
3、国内社会主义经济规范的基础:公有制。
4、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进步教育和科学。
5、进步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是教育。
6、人类赖以存活的物质基础是自然资源。人类赖以存活的基础是大自然。
7、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基础是工农网盟。
8、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物质文明的进步。
9、国家立法活动的基础是宪法。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宪法
4、本质、实质、性质类
1、国内改革的实质:社会主义的自我健全和进步。
2、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的本质:进步问题。
3、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是:一同富裕。
4、国内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内的社会性质:社会主义社会。
5、规范类
1、国内的根本规范是:社会主义规范。
2、国内的根本政治规范是:人民代表大会规范。
3、国内的一项基本政治规范是:民族地区自治规范。
4、国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规范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一同进步。
5、国内的分配规范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法并存。
6、国内的两种规范指的是:社会主义规范和资本主义规范。
6、核心、中心类
1、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2、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3、国内现代化建设各项工作的中心:经济建设。一个中心指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5、进步先进文化的要紧内容和中心环节是:加大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6、中国特点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共。
7、重点类
1、控制人口增长的重点是:少生。
2、解决所有问题的重点是进步,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进步生产者。
3、对于发挥社会主义规范的优越性,增强国内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备重点性用途的是:国有经济。
8、原则、缘由类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原则: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点参与管理。
2、国内处置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一同兴盛。
3、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党中共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要紧思想。
4、进步两岸关系的原则: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5、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一同富裕。
6、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原则:集体主义。
7、中华文明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断,历久弥新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