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中考

按省/直辖市查询:北京 | 上海 | 天津 | 重庆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 台湾 | 香港 |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e度中考网 > 中考资讯 > 备考 学习方法

班主任总结的历年考试前5名期末复习方法

来源:www.haf2.com 2019-12-20

中考学习方法

1、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由于只有深刻理解了的常识才能真的记牢。
心理学研究表明:以理解为基础的记忆,成效大大优于机械记忆。什么叫理解?理解就是把要学的新常识与自己头脑中已有些旧常识联系起来,从而产生对新常识的内在乎义的认识。譬如大家看到一组数字1919.05.04,一下子就与大家头脑里已有些关于五四运动的常识联系起来,这个时候的一串数字就不是抽象的数字,而是一段特定的历史。通过这种联系,大家就会牢牢记住这串数字。应考复习中有不少东西需要大家记忆,让大家深刻理解它们,准确记忆它们。
2、要有任务意识,由于适合的重压可以防止随便性并强化复习成效。
在一天中大脑最清醒,思维最活跃的时候,复习记忆那些较抽象、较艰涩的常识,而且加强容量;在比较疲倦,精力不够好的状况下就要适合降低任务。任务一旦确定后,就要集中精力,强化注意,活跃大脑,保证完成任务。很多同学实践证明,集中注意读两遍远远胜过随随意便读十遍。
3、要准时复习,由于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
一般有四种方法:
1.过电影复习法,也叫尝试回忆法。当天晚自习或睡觉前,将老师说过的常识要素、要紧细节、重点步骤、主要办法,根据讲课的先后顺序再现一遍。这种办法事实上是在自己检查自己,逼着自己进行思维活动。好处至少可以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①可以检查课堂学习的成效。在尝试回忆的过程中,假如可以正确回忆出课堂学习的全部或大多数内容,这就能证明我们的预习和课堂学习的成效是好的。为了正确地检验我们的预习和课堂学习的成效,在开始尝试回忆时,最好先不要看书或听课笔记,等到想不出来的时候再看书或听课笔记。为了加深记忆,还可以一边想一边把主要的内容写出来。如此成效会更好。
②可以提升记忆能力。因为尝试回忆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它可以把自己学过的常识,在尚未进入遗忘状况之前,就在头脑里再现了一遍,这当然有益于记忆的维持。


③可以提升阅读和整理笔记的积极性。通过尝试回忆,把课堂学习的内容在脑子里再过一遍,记住的总是是自己已经了解的,没记住的正是自己没学会的,这说明记忆恰好是对学习成效的检查。对于那些想不出来的学习内容,自然就会急着去看或查找笔记。如此,就激起了看书和整理笔记的积极性,并自觉地将忘记的内容作为复习的重点,使得复习有针对性。
④可以培养思维的能力。尝试回忆时会检讨思维的过程,还要概括课堂学习的内容。而一旦想不出来,还要想方设法地探寻回忆的线索,这无疑是在做记忆体操。因此,一个常常尝试回忆的学生,不只记忆能力会有所提升,而且思维的能力也会得到肯定的提升。
2.认真念书法。在复习的过程中,完成了回忆的步骤将来,便要开始认真念书。当然,这个时候的念书与预习和课堂学习时的念书是不同的,它是在预习和课堂学习基础上进行的。因此,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①念书和考虑相结合。所谓念书和考虑相结合,是指不只要在念书的过程中认认真真读,对基本定义、入门知识的内容绝对不粗心,而且还要边读边考虑,要多想想在回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考虑内在联系,更要考虑对常识的理解和应用。
②要重点突出。复习中的念书,要有重点要细读和考虑。对于已经记住和理解的部分可以不必再花费不少时间,而把时间集中在回忆不起来和印象模糊的内容上面。在念书的时候,可以边读边划。
③重在精读、熟读。对于课本中的一些要紧内容,需要做到精读和熟读。至于一些重点的章节和概念、定理和定律等内容,还要在精读、熟读的基础上,将它背出来。
④适合看一些参考书。在复习的过程中,适合地看一些参考书还是非常有必要的。看参考书当然是在复习好课本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而且是结合课本的内容去读参考书的内容。
3.整理笔记法。在复习过程中的整理笔记,是指要把预习、课堂学习和复习等学习过程中所记的笔记串联起来进行肯定的加工和整理,使其成为一份经过加工和提炼的复习提纲。整理笔记的过程总是是一个常识深化、简化的过程。所以,它需要索引了解,中心突出,内容精练,最好还有我们的独特理解。如此,可以使这份经过加工整理后的笔记成为阶段复习和要紧考试前复习的得力助手。
4.探索和发现法。复习的内容不可以仅仅局限于重复课本的内容,而应该在复习旧常识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探索和有所发现。所谓温故而知新也就是这个道理。要在复习的过程中进行探索,最根本的方法就是质疑,也就是提出问题。对于常识,不只要懂是什么的问题,而且还要了解为何的问题。
4、应化整为零、分散复习,由于大家的短时记忆容量非常有限。


心理学研究表明,大家的短时记忆只能容纳72个项目,一个项目构成一个常识组块,大家头脑里的常识组块容量越大,大家记忆的常识就越多。一般地说,头脑中数字常识越多的人记忆数字的能力越强,数理化公式记得越多者,记新的数理化公式越容易,古文背得多的人记忆古文能力越强,外语单词记得多的人记忆外语单词越容易。广背博记的人总是记忆力超群。如何才能广背博记呢?最好的成效是分散复习材料和复习时间。比如集中复习1小时不如把这1小时分成几次用好,倘若白天学习了50个单词或一段古文,与其晚上集中1小时复习,不如把它分成晚上复习30分钟,第二天复习15分钟,第四天复习10分钟,一周后复习5分钟。如此既针对了遗忘规律,又减少了大脑因时间过长而形成的抑制,还强化了记忆。分散复习材料也是这样。一篇文章整记不如分段记忆。一次记50个单词,不如分两次三次记忆。值得一提的是,使用分散记忆的办法要巧妙安排时间,复习时重复的次数越多,间隔的时间就应越长,每次复习的时间应逐次缩短。
5、应交叉复习,由于同一种类常识的单调重复容易减少效率。
心理学研究说明,将两种相同种类材料放在一块复习容易产生互相干扰;将两种不同材料放在一块复习,会产生新异刺激,这种刺激可促进大脑细胞十分活跃,从而增强记忆成效。复习时应该文理交叉,长短结合,不要抓住一点不及其余。
6、要多感官协同复习,由于单声道总不如立体声。
心理学家做过一个有名的实验。需要三组学生记住10幅画的内容,第一组只听其他人说画上的内容,第二组只看画上的内容,第三组边听边看。结果第一组记住60%,第二组记住70%,第三组记住89%。这个实验说明,多种感官协同用途于一个对象成效最好。只看不读,不如既看且读;既看且读不如看读写结合。俗话说好记性不入烂笔头,就是这个道理。
7、可多形式多办法复习,由于复习也会因人而异,决不可以生搬硬套。
我比较推崇趣味联想法,争论法,问答法,纵横联系法,对比法。这类都是不少成功人士的经验,期望能对同学们有所裨益。

有关推荐:点击查询更多要点
新初中三年级快扫描二维码关注
智学网公众号
每天推送学习方法,学科要点
帮你迎接2020年中考!

班主任总结的历年考试前5名期末复习方法

热点专题

  • 2021年中考英语要点:一般过去时使用方法
  • 2014年北京丰台区中考考试成绩查询方法已公布
  • 2022年初中英语关于副词使用方法详细介绍

[中考学习方法]2024年中学生学好物理

[中考学习方法]2019中考政治冲刺--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