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必须具备宋词解说:《夜半乐》
《夜半乐》
年代:宋作者:柳永
冻云黯淡天气,扁舟一叶,乘兴离江渚。
渡万壑千岩,越溪深处。
怒涛渐息,樵风乍起,更闻商旅相呼,片帆高举。
泛画鹢、翩翩过南浦。
望中洒旆闪闪,一簇烟村,数行霜树。
残日下、渔人鸣榔归去。
败荷零落,衰杨掩映,岸边两两三三,浣纱游女。
避行客,含羞笑相语。
到此因念,绣阁轻抛,浪萍难驻。
叹后约、丁宁竟何据。
惨离怀、空恨岁晚归期阻。
凝泪眼、杳杳神京路。
断鸿声远长天暮。
作品赏析
【注解】
这首《夜半乐》是柳永用旧曲创制的新声。全词共有一百四十四字,分为三片,写的是柳永在渐江会稽一带舟游的状况。上片、中片都是写景,其中上片叙述舟行的历程,中片描写舟中的见闻。下片则是写情,在上两片的精神凝聚之中展开抒怀。片与片之间结合甚紧,是一篇大开大阖的长调。
上片首句点明时令,交待出发时的天气.冻云句说明已届初冬,天公似在酿雪,看上去天色黯淡。扁舟二句写到自己,以黯淡的背景,反衬自己乘一叶扁舟驶离江渚时极高的兴致。乘兴二字是首叠的主眼,从离江渚开始,直到过南浦,词人一直维持着饱满的游兴.渡万壑二句,概括交待了非常长的一段路程,给人以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轻快感觉。怒涛四句,写扁舟继续前行时的所见所闻。此时已从万壑千岩的深处出来,到了比较热闹的开阔江面上,浪头渐小,吹起顺风,听见过往经商办事的船客彼此开心地打招呼,船只高高地扯起了风帆。片帆高举是写实,也可想象出词人在顺风扬帆时独立船头、怡然自乐的情状。泛画鹢的鹢,是一种水鸟,古时候常画鹢于船头,这里以画鹢代指舟船.翩翩,轻快的样子。
南浦,南岸的水边。翩翩遥应乘兴,既写舟行的轻快,也是心情轻快的写照。从整个上片来看,柳永当时的心情是轻松愉快的。
中片写舟中所见,所有景物都在望中生发,时间是在过南浦将来,已届傍晚,地址从溪山深处转到了南浦以下的江村.词人乘兴扬帆翩翩而行,饶有兴味地观赏着展示在眼前的风光。望中三句写岸上,只见高挑的酒帘在风中闪动,烟霭朦胧中隐约可见有一处村落,其间点缀着几排霜树。残日句转写江中,渔人用木棒敲击船舷的声音把词人的注意力吸引了过来,发目前残日映照的江面上,渔人在鸣榔归去。下面却见,浅水滩头,芰荷零落;临水岸边,杨柳只剩下光秃秃的枝条;透过掩映的柳枝,看得见岸边一小群浣纱归来的女子.浣纱游女是词人描写的重点,他工笔细描她们避行客、含羞笑相语的神情举止.眼前这三三两两浣纱游女,触动并唤醒了词人沉埋在心底的种种思绪,顿生羁旅游役的感慨,真所谓因触目而惊心。整个中片承上启下,与下片存在着内在的有机联系。
下片由景入情,写的是去国离乡的感慨,用到此因念四个字展开。此字直承二叠末的写景,念字引出本叠的离愁别恨。绣阁轻抛,后悔当初轻率离家:浪萍难驻,慨叹今日浪迹他乡。
将离家称为抛,更在抛前着一轻字,后悔之意溢于言表;自比浮萍,又在萍前安一波字,对于眼下行踪不定的生活,不满之情见于字间。最使词人感到凄楚的是后会难期。叹后约四句,便是从不一样的角度抒写很难与亲人团聚的感慨。
叹后约句遥当年别离时分,老婆殷勤叮咛,约定归期,现在很难兑现。惨离怀二句一叹目前时至岁暮,但还不可以回家,因而只能空自遗憾;再叹现在自己离老婆寄身的京城汴梁,路途遥远,不容易到达,只得凝泪眼而长望。结语断鸿句,重又由情回到景上,望神京而不见,映入眼帘的,唯有空阔长天,苍茫暮色,听到耳中的只有离群的孤雁渐去渐远的叫声。这一景色,境界浑涵,所显示的环境,与词人的感情十分合拍.断鸿句所写的是情中之景,着重表现的是寄寓在景物中的主观感受。下片把去国离乡的离愁和羁旅游役的苦况写得让人读来心神惨然。
柳永词擅长铺叙,上、中片写景,感情悠游不迫,笔调舒徐从容,由叙述转为描绘。描叙内容也从自然现象转到社会人事,整体上层次分明,铺排有序。末片抒情,感情汪洋恣肆,一发难收,笔调也变得急促起来,抒写了悔当初、恨目前的感情;接着的几句,围绕着别易会难这一中心,作多角度的反复抒写.音韵上,从叹后约句开始,用韵转密,如促节繁弦,正好适应了硬咽语塞、一吐为快的抒情需要。写景,为抒情铺垫;徐缓,为急骤蓄势。通篇转承自然、浑若天成,体现了柳永长调的突出优点。
有关推荐:中考语文必须具备宋词解说:《曲玉管》
点击查询更多信息